都市雜事集中營

歷史舞台上的屯門

FacebookTwitterWhatsAppLineGoogle+

原來香港未出名前,屯門已早一步登上歷史舞台


 

香港由一個小小漁村,發展成為轉口港,到今日的國際金融中心,與擁有深水不結冰的維多利亞港有關,時至今日,維港兩岸的中環和尖沙咀是香港的重要地段,其實在千幾年前,中環和尖沙咀可能仍然是海或沙灘時,屯門已早一步站在歷史舞台上。事緣由唐朝講起,唐朝政府為發展海外貿易,分別在廣州、泉州、揚州和交州設立指定港口,讓外商進行交易。各個港口設置市舶司 (類似今日的海關),負責管理海外貿易,舉凡徵收貨稅、檢查出入船隻和管理外商,都由市舶司負責。而四大港口中,又以廣州的規模最大﹔要留意,廣州不是海岸城市,船隻要由廣州出海,只有經珠江,最後在珠江口進入大洋。珠江口分兩岸,西岸是淺水地帶,不利航行﹔而東岸則屬深水區,適合大小船舶航行,而屯門正好在這條航道上,青山灣是進入珠江口前最大的深水港,這個地理上的優勢,正好給中外船隻停泊,好配合廣州的貿易活動。因為屯門扮演著類似廣州門戶的角色,故歷朝會在屯門駐兵,以保障航道的安全。

好多人會以為「鴉片戰爭」是東西方國家第一次在海上交戰,其實比鴉片戰爭早三百幾年的時候,明朝政府已經與來自歐洲的國家葡萄牙在海上開戰,地點正好在屯門海域,十六世紀初年,葡萄牙人已在屯門登岸,並建營立寨,製造武器,霸佔了七年時間後, 出名朝政腐敗的明朝政府終於發覺有問題,一聲令下,就由時任廣東巡海道副使汪鋐提兵出戰,誓要將葡萄牙人驅逐出境,來一個還我河山。

汪鋐可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體會到西方船堅炮利的人,葡軍在船隻和火炮的性能上都遠超明軍,葡軍的大炮「佛朗機炮」是後置式構造的火炮,簡單說明的話﹕母炮是槍身,子炮是子彈,發射時,把子炮放到母炮的炮腹中,燃點發射,這種後置入炮彈的設計,節省了裝填炮彈和發射後清空炮管的工序,令佛朗機炮可以短時間內再次發射。面對佛朗機炮近乎以連射速度製造的炮火網,明軍全無還手之力。不過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水面打不過,就在水底做文章,汪鋐派出水鬼隊去鑿沉葡軍戰艦。另外,再強的堡壘,亦可由內部攻破,汪鋐派人偷偷潛入葡軍陣地,游說當中幾個華人,對他們曉以大義,希望他們協助明軍破敵,最終策反成功,這幾位華人投向明軍陣營並教授佛朗機炮的做法,明軍照辦煮碗,大量生產,以佛朗機對佛朗機,來個火炮互轟﹔加上汪鋐仿效三國時赤壁之戰周瑜的故智,以船頭裝載茅草,點火後衝向葡軍戰艦,來個火燒連環船,多重方法配合下,明軍終於打敗了葡萄牙人,把他們驅逐出屯門。後來葡萄牙人再次來犯,在茜草灣跟明軍再戰,同樣敗陣而回。之後葡萄牙人一直轉戰中國沿海一帶,直至十六世紀中葉登陸澳門,向明朝政府交付租金,明朝才容許他們在澳門活動。

葡萄牙兩次來犯屯門都被打退,屯門一直仍在明朝的掌握內。直到19世紀中葉,別具慧眼的英國人認識到香港位處亞洲重要的戰略位置,只要控制香港,英國的艦隊就可以自由穿越印度洋與太平洋,故在鴉片戰爭擊敗滿清政府,奪得香港島後,英國政府繼續謀劃吞併整個香港,直至1898年奪得新界後,香港全境終於落入英國人的掌握中。雖然說歷史沒有如果,但幻想下又無妨,如果屯門海戰的勝方是葡萄牙,他們會否提出佔領屯門,甚至整個香港的要求呢?若果葡屬香港成真的話,皇后大道會否成了巴波沙總督街呢?堅尼地城又會否變了波圖前地呢? 然而幾百年後英國人到來,是會跟葡萄牙開戰去爭奪香港,還是選擇其他地方進行侵略呢?當然,以上的事情從未發生,不過讀歷史時多點幻想,模擬出不同的結局,有時都過癮。

講完打仗,轉下話題,講下香港在古時跟佛教的淵源。在東晉年間 (即公元四百幾年),即大約一千六百年前,一千六百年前是什麼概念?當一個人有八十歲壽命,一千六百年,足夠一個人投胎輪迴二十次,過二十種不同的人生,夠長了吧?說回正題,東晉時曾經有世和尚由中原南下,期間在屯門上岸,於青山寺寄居了一段日子,他就是杯渡禪師。傳說中杯渡禪師是經常坐著一隻大木桶渡河,人家輕舟已過萬重山,他則一桶渡過萬重山,想必他定有極高深的划槳造詣。我們又來幻想下,一千六百年前的屯門是怎樣的光景呢?屯門是在唐朝才開始有駐兵,比唐朝早三百幾年的屯門到底是怎樣的光景呢?我想沒有恐龍吧。杯渡禪師在屯門居住了一段日子,在今日的青山禪院中,仍可找到跟他有關的遺跡,杯渡禪師並沒有在屯門終老,住上一段時日後,他就繼續旅程,往南海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