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日本

貪字得個貧

我認我貪心,結果貪字得個貧,當時雙眼被個「貪」所遮,根本無法放開心靈,感受唔到鐮倉個氛圍。


轉眼間又到9月,每年年尾都有去日本旅遊的習慣,貪天氣涼爽又多海產食。今年打算在12月來個關西之旅,先去三大溫泉鄉之一的有馬,然後再遊大阪。有人問我你年年去日本,點解唔去下其他地方呢,其實我對旅行無咩興趣,只係喜歡去日本,你可以話我崇日,不過由細到大,玩嘅睇嘅食嘅都係日本嘢,加上日本出品,質素衰極有譜,好難唔愛上。

距離12月重有幾個月,心癢難耐時,上網搵下大阪有咩好玩好食,再唔係search 下有馬有咩溫泉旅館,或者重溫下之前遊日時影的相,都可稍稍止下痕。有晚無聊時,打開收費台的電影頻道,諗住搵套動作片陪我消磨慢慢長夜,只是一瞥間竟然見到[鐮倉物語]剛剛上架的廣告,記得去年在東京時,剛好撞正電影上畫,當時已諗住返香港睇,只係回來後忙東忙西,慢慢就唔記得咗。顧名思義,電影在鐮倉取景,心想就借電影回味下舊年的鐮倉之行,兼止下未能即時出發的心癮。

電影內容唔劇透太多,大概就是男女主角住在人鬼妖可以和平共處的鐮倉市,一天女主角高畑充希被奸鬼所害而枉死,男主角堺雅人前往黃泉拯救她的故事,整套電影彌漫著奇幻的感覺,加上出色的美術設定,片長2小時轉眼即過。對我嚟講,更重要是借電影回味下去年的鐮倉之行,看到江之電沿海行駛的一幕,D回憶即刻返哂嚟,從車廂內向外睇,一望無際的大海,看得人心情舒暢。不過除了江之電一幕外,其他場景卻勾不起我半點回憶,何解?因為無去到,例如鐮倉像徵之一的大佛…

去年是第二次遊東京,太多地方想去,每日行程都排到密過峰巢,確實去咗唔少地方,例如去台場睇高達,參觀信州上田城,遊覧有難攻不落之稱的小田原城,去海濱小鎮的鐮倉….等等。事後回想去鐮倉的那一天,感覺像浪費了。出發前,既想遊江之島,又想逛鐮倉, 總之貪多務得,細大不捐,結果江之島只到了外圍卻沒有上山,錯過了山上的眾多神社,及海天一色的美景。之後坐江之電往鐮倉,時間關係,遊不了大佛卻去了小町通的商店街大吃特吃,包括蕨餅與pan cake,好食係好食,不過呢D其實東京市內大把有得食。整個鐮倉之行,都在趕趕趕的節奏中進行,一心諗住唔好蝕底睇得就睇,結果卻蝕大底該睇嘅就無睇。

去旅行梗係想去到盡,可是就算人力無盡,時間也有限,就像我的鐮倉之旅,因為貪心,結果樣樣睇D唔睇D,既無廣度,又乏深度,正宗唔湯唔水,好彩同行的太太沒有埋怨。我認我貪心,結果貪字得個貧,當時雙眼被個「貪」所遮,根本無法放開心靈,感受唔到鐮倉個氛圍。

為了不再重蹈覆轍,嚟緊的關西之行,要做多點資料搜集,最緊要問清楚自己,真正想睇想去的係咩地方,咪人云亦云,去到遊雲,我唔想再回味旅程時,發覺原來好似無去過一樣。


相關文章

貪心貪到盡

 

第17集 何謂窮?

客席主持﹕阿倫、雞口

講窮,第一時間就想到錢,今集第一部份,就由一個月需要幾多錢講起,阿豪及阿倫兩位80後,講出當下每個月大約需要多少錢,進而分享他們對何謂窮的觀點——錢固然重要,但只是有錢卻沒有閒暇,其實仍然是窮人一名。繼而到60後的髒神發言,借著種種現在的社會狀況,包括買樓問題及醫療福利等問題,分享他對窮的看法。

第二節,主持們通過比較香港人今昔的消費習慣、甚至在日本及台灣的經歷,講下在香港當下面對所謂「窮」的問題。


Part 1

Part 2

相關節目﹕

最難寫是編者話 得閒到想死

無明火起三千丈 第15集 當買樓成為嗜好

無明火起三千丈 第16集 當買樓成為嗜好 (2)

創意無咁易2.0 第9集 留意你的生活

第13集 行下睇下呻下 (2)

客席主持﹕阿倫


上集餘興,今集繼續講下旅行。

主持們分享他們各自在日本的經歷,例如髒神及阿倫在便利店購買食物的體會——凍啡凍得來唔淡,即食碗麵做到似新鮮熱辣的外賣拉麵。又例如阿豪到古著店買中古衣服,店員們對衣服配搭的熟悉程度,襯出靚絕造型,令阿豪都忍不住想快快手畀錢買….

日本人肯花時間、心力去研究,把不能化可能,把握事情的細節,務求做到盡善盡美,造就了3位主持人在日本的經歷及體會。日本人這種認真及投入的態度,亦造就了日本獨有的醉人魅力,「日本」二字,就是一個不可撼動的品牌。

既然日本人做得到,那香港人又能否做到呢?答案肯定是可以,就如髒神在節目內提到,沒有事情是翻唔到轉頭,關鍵是做實事,少空話。重建香港的文化,可能性,永遠存在的。


 

第12集 行下睇下呻下 (1)

客席主持﹕阿倫


「機會嚟喇」

香港人,愛旅行,不論假期閒日,香港人都會把握時機出遊,盡食盡買盡玩盡影,就如某旅遊產品的廣告,務求「去旅行,去到盡。」

問題來了,盡食盡買盡玩盡影,就真係去到盡?

今集3位主持都剛剛旅行回來,分別是髒神及阿倫不久前才由日本回來,阿豪更是錄音前一天才由柬埔寨回港。如果以一般香港人的標準,他們一定不是去到盡,更可能是蝕到盡。不過他們卻樂在其中,因為他們把握了旅行的關鍵——體驗彼邦的特色,更珍貴的是,看到當地文化及當地人可取及值得學習的地方。他們或者沒有一篋二篋的「戰利品」抬回來,不過他們帶回來,卻是可以永久保存在心中,並令自己活得更精彩的文化財寶。


Part 1

Part 2

 

無明火的特色,就是3位主持總係相逢恨晚,要分享的總係一集內都講唔完,想聽完3位精彩的旅行經歷,4月18日跟大家繼續。

香港,重可以賣咩?

最難寫是編者話,畢竟作為一個平凡人,實在沒有太多事好寫。不過近日睇到段新聞,覺得幾值得思考,忍不住要分享下。

自細讀書時,都話旅遊業是香港的經濟支柱,單單是「購物天堂」及「美食天堂」這兩個稱號,已經吸引不少遊客慕名而來。然而近年這兩個招牌的吸引力似乎不及以往,尤其是前者,更隨時是葬送香港旅業的主因。

近日有單新聞說訪港旅客數量下跌,旅遊業陷入寒冬。這些消息在近一年來都聽到悶。不過值得留意一點,說遊客來港的習慣變了,由購物為主,逐漸變為文化探索,他們多了遊覽歷史古跡,參與文化活動。這就有趣了。

早幾年時,筆者曾詢問過一些國內的朋友,為何會到香港旅遊,他們異口同聲說來購物,因為香港買到的都是正貨,不必擔心買到「流野」。不過近年他們來港的次數少了,原因簡單直接,就是悶,第一次來購物,固然興奮,第二及第三次,也感到滿足,那第四次呢?厭了吧,就算有錢,何來那麼多東西可以買?名牌嗎?買得多都厭,況且多買幾次,想買的都買了。其他東西嗎? 現在網購方便的程度,就算是殘廢的,攤在家中也可以買到全世界的產品。而且鄰近的日韓貨幣便宜,去一轉狂食狂買,都未必差過來香港,更可以體驗到當地的風土人情,文化特色,既然如此,何必特意來港?

旅遊業賺錢之道,是如何令遊客乖乖打開荷包,奉上銀紙,筆者在日本旅遊時,看見浮世繪的屏風,毫不猶豫地付款。看見介紹浮世繪的書藉,想也不用想,即買。去一轉日本,那怕被斬到一頸血,也是心甘情願,因為我能體驗到異地文化的特色。反之在香港購物固然是方便,不過所賣的,很多都非自家出產的東西,走遍各大旅客熱點的商場,當中所賣的貨品,清一色都是進口的外來品,能突顯本地文化的產品卻影縱全無。旅遊景點,來來去去都是那幾個,試問憑何招客?又令人樂而忘返?

有質素的遊客,去到異地,自然是想看一些在家鄉看不到的東西。今日的香港仍死抱「購物天堂」的招牌,就像個破落戶般,留戀往日的輝煌。可悲可笑卻不可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