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生活

第九集 80年代的不便之處 (3)

每個年代,都有其不便的地方,那怕是被稱為美好的80年代,也有其不便之處。


80年代,是很多人心中的 good old days,然而這個美好的年代,也有其不便的地方,之前兩集,兩位主持就分享過他們經歷過的不便,聽聚朋友們對此深感共鳴,既然講和聽的都覺得過癮,就索性講多一集。

今日香港的交通,十分便利,出門預時間算容易。在80年代時,地鐵線路的覆蓋面不如今日,市民出街,多數倚賴地面交通,而巴士就是主要的公共交通工具,偏偏當時香港島的巴士,由班次,以至車廂的衛生程度,均達到「一流」水平,至於有幾一流,留給大家慢慢聽。

今時今日,香港道路網再發達,仍然難逃塞車的情況,特別是某些路段,繁忙時間塞起車來,都幾令人頭痛,只不過對比80年代的情況,又是另一回事。簡單講,由筲箕灣經英皇道出銅鑼灣,要坐個半鐘車….

更多關於80年代的不便,留給大家慢慢收聽,看看能否引起各位更多共鳴。


 

Part 1

Part 2

 

相關節目﹕

80年代的不便之處

80年代的不便之處 (2)

 

第八集 80年代的不便之處 (2)

繼續講80年代,正如之前的集數提到,80年代的香港,有其美好的一面,同時間亦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這些不方便,有部份原自科技的不發達,亦有部份是與社會的發展有關,具體細節不在此詳談,留給大家慢慢聽。

正如主持們在節目內提到,每個年代都有其方便和不便的地方,就算在科技發達的今日,仍然有其不便之處,這些種種,就是時代的印記。


Part 1

Part 2

相關節目﹕

80年代的不便之處 (3)

 

第七集 校園生活搞邊科 (2)

上集未完部份,兩位主持繼續分享校園時代有咩好玩。今日聽來,這些校園玩意有點無聊,不過這些玩意,是某些朋友的集體回憶,再放大去看,也是當年香港社會生活的一部份。這些玩意,有部份在今日仍然流行,亦有一部份隨時年月流逝而消失。

有機會的話,也想聽聽屬於大家的校園玩意。


 

Part 1

Part 2

 

相關內容﹕第六集 校園生活搞邊科

第六集 校園生活搞邊科

香港地,差不多人人都要讀書返學,校園生活,可說佔了我們人生一個重要部份,你╴還記得返學的歲月嗎?


返學,除了讀書,當然就是玩,至於玩什麼,個個年代的人不同,今集節目,兩位主持將帶大家跳入時間蟲洞,重溫一下他們的校園生活有咩好玩。

返學,就一定要穿校服,一般人對校服的理解,自然是盡量簡單樸素,不要標奇立異,畢竟這樣才符合學生的形象,然而總有學生喜歡在校服上做手腳,在規則中找罅隙,為平凡的校服加上個人氣息,兩位主持們將分享下以前的經歷,講下如何由衫褲鞋襪方面做功夫,去令到平凡的校服可以突破界限,趕上潮流。

關於更多校園趣事的分享,請聽今集。

Part 1

Part 2

 

第五集 80年代的不便之處

「記憶,永遠是甜美的」

很多人會說 80 年代是個good old days,對此緬懷不已,撫今追昔,回望過去,80年代確實有其可愛與獨特之處,只不過是否完全無懈可擊,毫無缺點呢?

讚好80 年代,很多人已經做過,今集兩位主持就試試從另一角度,講下80年代的不便之處,無論在交通、衛生、治安,以至於去海外旅行,80年代的香港都有其不便的地方,而這些局限,放在今日是難以想像。

今集節目絕非唱衰80年代,畢竟兩位主持都在那個時空生活過,親身體驗到當時的社會狀況,只是想透過今次的分享,講出當時的社會氛圍與今日的分別。

不知你心中的80年代又是怎樣,歡迎與我們分享。


 

Part 1

Part 2

 

相關內容﹕ 

80年代的不便之處 (2)

80年代的不便之處 (3)

 

第四集 經典流行曲初聽時

每個年代都有流行曲,這些流行曲影響了一代代人,製造了每一代的集體回憶,今集蟲洞,將跳回以前的香港,講下當時的流行曲現象與社會氛圍,稍稍做個今昔對比,看看與現在有何分別。


 

Part 1

 

Part 2

 

第二集 得閒飲茶


 

「得閒飲茶」

今集由一句「得閒飲茶】開始,當然題目自己環繞著「飲茶」這個題目,未正式講香港地的飲茶文化前,兩位主持人先就著「得閒飲茶」這句講幾句,通常講得「得閒飲茶」,就一定是道別前跟對方講的話,有人覺得呢好虛偽,有心再見的話,就自然會約,何必講咩得閒飲茶呢? 至於兩位主持人有何睇法,留待大家慢慢收聽呢。

講到飲茶,一定要講下有咩好食,髒神就由60年代講起,酒樓提供的食品的變化,由最初的蝦餃燒賣,一直演化,到有咖哩魚蛋與腸粉,直至到雞口講到他80年代去飲茶時,開始多了各種西式食品,例如啫喱與蛋撻,在這橫跨二十幾年的時空,酒樓提供的食品一直在變化。

以前香港的酒樓,除了一般的早茶晚市外,有部份還兼營夜總會,成為以前香港人晚上耍樂聽落好像匪夷所思,兩件事風馬牛不相及,偏偏在香港卻能成事實,這可否算是香港人靈活變通的又一例子呢?

閒話休提,關於香港獨有的飲茶文化,請大家慢慢收聽


 

Part 1

Part 2

 

 

第一集 暢遊昔日的尖沙咀到油麻地


 

懷舊幾時都有話題,尤其近年愈來愈多人有興趣發掘香港的舊事舊物。

<<香港記憶蟲洞>> 這個節目,主持們將以聲音導航,跳入蟲洞,重溫一下香港的一些舊事舊物,當然啦,這個節目並非一味話當年有幾好,畢竟每個年代都有它的生活特色與問題,透過節目內容,除了令大家知道香港昔日的社會面貌外,也可以了解到當時香港人的生活型態,從而比較下與今日有何不同,或者當中對我們今日的生活有另一番啟發。

第一集,將同大家講下尖沙咀到佐敦以至油麻地一帶,以前這一帶充滿戲院,例如普慶戲院、倫敦戲院 、華盛頓戲院、快樂戲院 、樂宮戲院……….等等,到底是當時香港人特別喜歡看電影,還是另有其他原因,令到一街都是戲院呢? 主持髒神亦會提到令他念念不忘的百貨公司「百價市場」,這個平價市場,又有什麼特別之處呢?

閒話休提,一齊跳入今集的蟲洞吧。


 

Part 1

Part 2

 

第43集 疫情啟示錄 (2) 科技無法取代的東西

科技發展一日千里,很多以前的不可能,到今日已變成等閒,例如憑住細細的一部手提電話  (當然,現在的mon 愈做愈大),我們已可處理生活上不少事情及接收到大量資訊。正當人類以為科技無所不能時,疫情卻令我們發現再萬能的科技,也解決不了一些問題———質感與實感的需要

兩位主持繼續分享了在疫情持續的一段日子中所見到和感受到的問題,的確,科技發達對解決問題提供了很大的幫助,然而科技也有其極限,正如髒神所說,去年大部份人是活在理性發揮到極致的世界﹕戴口罩、勤洗手、與人保持適當距離,在這種生活模式下,科技的運用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不過人能否活在只講理性的世界呢?

科技再發達,互聯網連線再快,視像鏡頭再清晰都好,所有線上活動都缺乏了質感與實感,過往的日子,可能我們覺得與人接觸是苦差,不過到了今日,發現能夠在真實世界與人互動,卻是樂事。


 

Part 1

Part 2

 

第42集 疫情啟示錄 (1) 希冀有質感的生活

從節目中熱鬧的背景聲音,可以知道兩位主持由互聯網跳回現實世界,再次面對面地做節目。疫情持續了一年,為保持社交距離,以防病毒感染,很多事情都改為通過互聯網去處理,不管是開會上課叫外賣睇演唱會…..等等,的確,科技發達令到社會仍能在疫情下保持一定運作,不致全然癱瘓,然而這種生活方式,換來的卻是難解的寂寞和壓力,同時令我們開始反思—科技是否萬能到可以解決生活上的一切需要呢?

節目開始時,髒神花了很大篇幅去做鋪墊,由原始人時代講到工業革命,至近代社會中人類生活模式的轉變,關鍵點是科技不斷進步,尤其今日互聯網空前發達下,令人感到就算足不出戶,也可以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然而一場疫情下來,證實了這種想法是不切實際,人終歸是人,除了有理性的一面,亦有感性的一面,互聯網以及各種科技,的確有助人解決生活上很多問題,不過這些冷冰冰的科技,始終無法取代人與人接觸的那種實在的質感。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互動的樂趣,相信大家都感受過,而在疫情期間,過去這種被部份人視為苦差的互動,開始被人懷念及重視,而兩位主持將在工作及校園生活兩個層面去講多一點,不知會否引起大家的共鳴呢?


 

Part 1

Part 2

 

相關內容﹕

插畫集﹕爆發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