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生活

第四集 經典流行曲初聽時

每個年代都有流行曲,這些流行曲影響了一代代人,製造了每一代的集體回憶,今集蟲洞,將跳回以前的香港,講下當時的流行曲現象與社會氛圍,稍稍做個今昔對比,看看與現在有何分別。


 

Part 1

 

Part 2

 

第二集 得閒飲茶


 

「得閒飲茶」

今集由一句「得閒飲茶】開始,當然題目自己環繞著「飲茶」這個題目,未正式講香港地的飲茶文化前,兩位主持人先就著「得閒飲茶」這句講幾句,通常講得「得閒飲茶」,就一定是道別前跟對方講的話,有人覺得呢好虛偽,有心再見的話,就自然會約,何必講咩得閒飲茶呢? 至於兩位主持人有何睇法,留待大家慢慢收聽呢。

講到飲茶,一定要講下有咩好食,髒神就由60年代講起,酒樓提供的食品的變化,由最初的蝦餃燒賣,一直演化,到有咖哩魚蛋與腸粉,直至到雞口講到他80年代去飲茶時,開始多了各種西式食品,例如啫喱與蛋撻,在這橫跨二十幾年的時空,酒樓提供的食品一直在變化。

以前香港的酒樓,除了一般的早茶晚市外,有部份還兼營夜總會,成為以前香港人晚上耍樂聽落好像匪夷所思,兩件事風馬牛不相及,偏偏在香港卻能成事實,這可否算是香港人靈活變通的又一例子呢?

閒話休提,關於香港獨有的飲茶文化,請大家慢慢收聽


 

Part 1

Part 2

 

 

第一集 暢遊昔日的尖沙咀到油麻地


 

懷舊幾時都有話題,尤其近年愈來愈多人有興趣發掘香港的舊事舊物。

<<香港記憶蟲洞>> 這個節目,主持們將以聲音導航,跳入蟲洞,重溫一下香港的一些舊事舊物,當然啦,這個節目並非一味話當年有幾好,畢竟每個年代都有它的生活特色與問題,透過節目內容,除了令大家知道香港昔日的社會面貌外,也可以了解到當時香港人的生活型態,從而比較下與今日有何不同,或者當中對我們今日的生活有另一番啟發。

第一集,將同大家講下尖沙咀到佐敦以至油麻地一帶,以前這一帶充滿戲院,例如普慶戲院、倫敦戲院 、華盛頓戲院、快樂戲院 、樂宮戲院……….等等,到底是當時香港人特別喜歡看電影,還是另有其他原因,令到一街都是戲院呢? 主持髒神亦會提到令他念念不忘的百貨公司「百價市場」,這個平價市場,又有什麼特別之處呢?

閒話休提,一齊跳入今集的蟲洞吧。


 

Part 1

Part 2

 

第43集 疫情啟示錄 (2) 科技無法取代的東西

科技發展一日千里,很多以前的不可能,到今日已變成等閒,例如憑住細細的一部手提電話  (當然,現在的mon 愈做愈大),我們已可處理生活上不少事情及接收到大量資訊。正當人類以為科技無所不能時,疫情卻令我們發現再萬能的科技,也解決不了一些問題———質感與實感的需要

兩位主持繼續分享了在疫情持續的一段日子中所見到和感受到的問題,的確,科技發達對解決問題提供了很大的幫助,然而科技也有其極限,正如髒神所說,去年大部份人是活在理性發揮到極致的世界﹕戴口罩、勤洗手、與人保持適當距離,在這種生活模式下,科技的運用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不過人能否活在只講理性的世界呢?

科技再發達,互聯網連線再快,視像鏡頭再清晰都好,所有線上活動都缺乏了質感與實感,過往的日子,可能我們覺得與人接觸是苦差,不過到了今日,發現能夠在真實世界與人互動,卻是樂事。


 

Part 1

Part 2

 

第42集 疫情啟示錄 (1) 希冀有質感的生活

從節目中熱鬧的背景聲音,可以知道兩位主持由互聯網跳回現實世界,再次面對面地做節目。疫情持續了一年,為保持社交距離,以防病毒感染,很多事情都改為通過互聯網去處理,不管是開會上課叫外賣睇演唱會…..等等,的確,科技發達令到社會仍能在疫情下保持一定運作,不致全然癱瘓,然而這種生活方式,換來的卻是難解的寂寞和壓力,同時令我們開始反思—科技是否萬能到可以解決生活上的一切需要呢?

節目開始時,髒神花了很大篇幅去做鋪墊,由原始人時代講到工業革命,至近代社會中人類生活模式的轉變,關鍵點是科技不斷進步,尤其今日互聯網空前發達下,令人感到就算足不出戶,也可以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然而一場疫情下來,證實了這種想法是不切實際,人終歸是人,除了有理性的一面,亦有感性的一面,互聯網以及各種科技,的確有助人解決生活上很多問題,不過這些冷冰冰的科技,始終無法取代人與人接觸的那種實在的質感。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互動的樂趣,相信大家都感受過,而在疫情期間,過去這種被部份人視為苦差的互動,開始被人懷念及重視,而兩位主持將在工作及校園生活兩個層面去講多一點,不知會否引起大家的共鳴呢?


 

Part 1

Part 2

 

相關內容﹕

插畫集﹕爆發正能量

香港人點睇香港文化 (2)

繼續講香港文化,兩位主持,一個60後的old sea food,一個80後的準 old sea food,假假地也見證著香港多年的變化,今集繼續吹水,從不同方面講下香港多年的改變。天氣變化、各區環境、飲食文化、娛樂項目……等等都講下,而這些改變,同時反映了香港人一直引以為傲的特性——-靈活多變。

想聽下香港多年來的變化,就要留意今集了。


 

Part 1

Part 2

 

相關內容﹕

香港人點睇香港文化 (1)

香港文化車仔麵

 

香港人點睇香港文化 (1)

香港文化好像車仔麵,什麼元素都有,任你幾挑剔,都總砌到合心水的口味。正因為這碗車仔麵極具吸引力,故受到不少朋友的喜愛。<<香港文化車仔麵>> 這個專題,就邀請了11位來自國內國外的朋友,請他們分享一下覺得香港文化的魅力所在,及香港文化帶給他們的影響。有興趣的朋友,不妨聽聽他們的講法﹕

<<香港文化車仔麵>>

聽到眾多朋友對香港的看法,髒神和雞口兩個「陀地」也不甘寂寞,決定join 埋一份,講下他們對香港的感覺。二人在香港土生土長,經歷過所謂的 good old days,見到香港的起起落落,尤其對香港文化的變遷,自有一番感受。借住今集跟大家分享下。


 

Part 1

Part 2

 

相關內容﹕

香港人點睇香港文化 (2)

香港文化車仔麵

 hkculture main picture size

車仔麵不少人喜歡食,貪其配搭自由,粗麵幼麵油麵,甚至轉做河粉米粉又得,配料上選擇更加多,牛腩魚蛋豬紅蘿蔔金菇腸仔午餐肉豬扒雞翼支竹….去到花膠都可以。誇張點講,一百個人,可以配出一百款不同口味的車仔麵。

香港文化,其實同車仔麵差不多,既保留了傳統中國文化,特別是粵語文化﹔同時又揉合了外國文化,不管西方或東洋文化,來到香港,也可以落地生根,跟本地文化融合,發展成別具特色的「港味」文化。這種「港味」文化,除了迷倒不少外國人,同時也國內文化發展起了一定影響,今次專題,我們就請了一批朋友,請他們分享呢股「港味」的吸引力。

由今日起至7月31日,隔日就會刊登一組朋友的分享。無論你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或是熱愛香港文化的外地朋友,今次的分享,相信一定有你感到共鳴的地方。

第一組「港味」食客的分享

第二組「港味」食客的分享

第三組「港味」食客的分享

第四組「港味」食客的分享

第五組「港味」食客的分享

第六組「港味」食客的分享

對立,小店VS連鎖店?

連鎖店購物方便,小店就有自己特色,兩者本來相安無事,不過由不知幾時開始,社會刮起了一肢支持小店的風氣,不是說支持小店不好,只是一個多元的社會,應該容納不同的選擇﹔但現在的情況是二元對立,有你無我。為何有此情況呢?今集一齊來傾傾。


 

Part 1

Part 2

第35集 移民是人生大賭局

潮流興新花款,至於今期花款是什麼呢? 當然是移民啦,無論你有否打算移民,在街頭巷尾,報紙雜誌,電台電視,以至各個網台或社交平台,都會見到或聽到不少人在講移民。

正如兩位主持在節目內提到,今集不是討論移民的好壞,單純是按現象去做分享。移民是很個人的事情,只要個人喜歡,又應付到相關要求,要走要留,悉隨尊便。

在討論移民現象時,兩位主持嘗試從人的本質出發去講,人的本質,既有物理上,如一個腦、兩隻眼、兩隻手……等等。更重要是人性,世界點變,人性不變。如果從人性上的角度去看移民,或者可以看得更清楚移民是否適合自己。

更多節目內容,就留待大家慢慢收聽。


 

Part 1

Part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