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七月祭孤魂,盂蘭節時,大家偶然在街頭會見到人燒街衣,而在未有疫情前,又可以在某些球場見到搭棚做盂蘭勝會和做神功戲﹔但盂蘭法會又是怎樣的呢?今期就來個簡單的節錄,讓大家看看盂蘭法會。
香港道教の盂蘭盆会の儀式 & 煉渡科の法会のプロセスには !!
Hong Kong Taoist ritual in Yue Lan festival
相關節目﹕
農曆七月祭孤魂,盂蘭節時,大家偶然在街頭會見到人燒街衣,而在未有疫情前,又可以在某些球場見到搭棚做盂蘭勝會和做神功戲﹔但盂蘭法會又是怎樣的呢?今期就來個簡單的節錄,讓大家看看盂蘭法會。
香港道教の盂蘭盆会の儀式 & 煉渡科の法会のプロセスには !!
Hong Kong Taoist ritual in Yue Lan festival
相關節目﹕
平時行山,單睇山林景色,或者大家會覺得有點悶,如果有五百個羅漢陪你行山,感覺又如何呢?
位在沙田的萬佛寺,上寺的山路上就有五百羅漢坐鎮,它們以玻璃纖維製成,漆上金色,雖則有部份因為日曬雨淋而有所褪色,但仍無損觀賞價值。個個羅漢形態不一,神態亦有所不同。莊嚴搞鬼唸經冥想樣樣齊。如果要同每個羅漢selfie,肯定要花不少時間。
從山路望向遠處,可望到山下的沙田景色,同一個景內,遠處有屬於都市象徵的高樓大廈,近的卻是形態萬千的羅漢金象,兩種風馬牛不相及的事物,卻偏偏完美融合,這種景觀,就是香港特有的魔力。
普段は山でハイキングをしたり、山や森の景色を眺めたり、みんな少し退屈していると思いますが、500本の羅漢が山に付いているとしたら、どんな気持ちになりますか?
沙田の萬佛寺にある五百羅漢は、山道にある寺院への道にあり、ガラス繊維でできており、金色に塗られています。太陽や雨で色あせてしまうものもありますが、まだ色あせていません。装飾的な価値を損なう。 すべての羅漢は異なる形と態度を持っています。 それぞれの羅漢と一緒に自分撮りをしたいのなら、間違いなく時間がかかります。
山道から遠くを見ると、山の下の沙田の風景が見えます。同じシーンには、遠くに街のシンボルである高層ビルがありますが、さまざまな形の羅漢の黄金の象がいます。近くにあります。言及されているものは完全に統合されています。このような風景は香港のユニークな魔力です。
When you are hiking , just looking at the scenery of the mountains and forests, maybewill feel a little bored. How about if there are 500 arhats to accompany with you, how would it feel?
Ten Thousand Buddhas Monastery which located in the in Sha Tin, there are five hundred arhats sitting on the mountain road. They are made of fiberglass and painted golden. Although some of them fade due to the sun and rain, they still do not detract from the ornamental value. All Arhats have different forms. If you want to take a selfie with each of them, it will definitely take a lot of time.
You can see the Sha Tin scenery below the mountain. In the same scene, there are tall buildings that are a symbol of the city, but the golden elephant of the Arhat in various forms is nearby. The things mentioned are perfectly integrated. This kind of landscape is the unique magic of Hong Kong.
Link of Ten Thousand Buddhas Monastery (Chinese language only)
![]() |
![]() |
![]() |
華洋雜處,新舊交雜,兩者文化風格相異但卻能共處一地,這是香港充滿魔幻魅力的原因。之前兩集,攝影師帶大家遊走中環半山,並深入一些洋化建築物,今集仍然繼續半山之旅,不過口味就轉一轉,去睇睇有中國文化特色的地方。
本集內容﹕
中環半山可說是中西文化共融一體的最佳展示場所,既有大館和PMQ這類洋風味重的建築物,同時亦有不少廟宇坐落此地,今次就行下文武廟和百姓廟。文武廟大約建於19世紀中葉,今時今日的文武廟建築群,主要由文武廟、列聖宮和公所組成。文武廟供奉著文武二帝,列聖宮就供奉著觀音和其他神衹,至於公所,早期是華人處理糾紛的場所,時至今日,公所則是個售賣紀念品的地方。
行完文武廟,沿上環方向步行約5分鐘,就會去到百姓廟,百姓廟原名廣福義祠,同樣建於19 世紀,話說香港開埠初期,有不少外來華工來此工作,他們隻身來到香港,大多無親無故,故死後大多草草埋葬就算。有善心人不忍這種情況,故籌錢建立了廣福首祠,主要為這些華工提供殮葬服務,故廣福義祠,又名百姓廟。
文武廟與百姓廟,一大一細,兩者風格完全不同,一齊入去看看。
ミッドレベルセントラルは、中国と西洋の文化の統合を展示するのに最適な場所です。大館やPMQなどの西洋の風味が強い建物があります。同時に、ここには多くの寺院もあります。今回は訪問します。文武廟と百姓廟。 文武廟は19世紀のほぼ中央に建てられた。今日の文武廟は複雑主に文武廟、列聖宮と公所で構成されています。
文武廟を訪れた後、上環の方向に5分ほど歩くと百姓廟に到着します。百姓廟はもともと廣福義祠と呼ばれ、19世紀に建てられました。香港の初期には、多くの外国人中国人労働者がここで働きに来ました。彼らのほとんどは親戚がなく、香港に来る理由もないので、死後、彼らのほとんどは急いで埋葬されます。 このような状況に耐えられない親切な人々もいたので、彼らは主にこれらの中国人労働者に葬儀を提供するために廣福義祠を建設するために資金を調達しました。
Mid-levels Central is the best place to showcase 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There are buildings with strong western flavors such as Tai Kwun and PMQ.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also many temples located here. This time, we will visit the Wu Temple and the People’s Temple. The Man Mo Temple was built approximately in the middle of the 19th century. Today’s Man Mo Temple complex is mainly composed of Man Mo Temple, Lit Shing Kung and Kung Sor.
After visiting Man Mo Temple, walk along the direction of Sheung Wan for about 5 minutes, and you will arrive at Pak Shing Temple. Pak Shing Temple was originally named Kwong Fook I Tsz and was also built in the 19th century. In the early days of Hong Kong, many foreign Chinese workers came to work here. , They came to Hong Kong alone. So after death, most of them were buried in hastily. Some kind people couldn’t bear this situation, so they raised money to establish Kwong Fook I Tsz, mainly to provide funeral services for these Chinese workers.
Man Mo Temple and Pak Shing Temple, one large and one small, the styles of the two are completely different, so let’s take a look at them together.
本集介紹的建築物包括﹕
1. 大館
2. PMQ元創坊
3.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必列者士街會所
4. 香港醫學博物館
今次我們挑選了中環半山一些有特色的建築物,這些建築物歷史悠久,部份甚至有上百年的歷史,它們的建築風格都深具西洋特色,落戶在香港這塊土地上,令香港這個華洋雜處之地,散發著別具一格的特色。
首先我們會到大館,它位於中環荷李活道,沿著扶電梯前進,很快就可以到達大館。大館是由多棟建築物組成的建築群,包括香港警察總部和中區警署,前域多利監獄和前中央裁判司署,可說是集西式衙門與牢獄於一身。在經過十年時間的活化工程後,大館在2018年重新對外開放,現在的大館,除了是香港的法定古蹟外,同時是當代的藝術中心。
最初のエピソードでは、写真家はエスカレーターに沿ってMid-Levels Centralに行き来し、すべての人にMid-Levelsの風景の一般的な理解を与えました。 ルートの関係で、多くの特徴的な建物を通り過ぎた後、写真家はドアを通り抜けることができず、誰もが花を見ているように感じます。 今回は、ミッドレベルセントラルにある特徴的な建物をいくつか選びました。これらの建物は長い歴史があり、100年以上の歴史を持つ建物もあります。それらの建築様式は深く西洋的で、香港の土地に定住しています。場所中国人と外国人が混在する場所は、独特の特徴を醸し出しています。
まず、セントラルのハリウッドロードにあるタイクンに行き、エスカレーターに沿って歩くと、すぐにタイクンに到着できるようになります。 大館當代は、香港警察本部と中央警察署、旧ビクトリア刑務所、旧中央治安判事を含む複数の建物で構成された複合施設であり、西洋式の役所と刑務所の組み合わせと言えます。 10年間の活性化プロジェクトの後、2018年に大館當代が一般公開されました。現在の大館當代は香港の法定記念碑であるだけでなく、現代アートセンターでもあります。
In the first episode, it walked along the escalator to Mid-Levels Central to give everyone a general understanding of the mid-levels scenery. Because of the route, after passing many characteristic buildings, the photographer can’t get through. This time we have selected some distinctive buildings in Mid-Levels Central. These buildings have a long history, and some even have a history of over a hundred years. Their architectural styles are deeply Western. They are settled on the land of Hong Kong. The place where Chinese and foreign are mixed, exudes unique characteristics.
First we will go to Tai Kwun, which is located on Hollywood Road in Central, walk along the escalator and you will be able to reach Tai Kwun very soon. Tai Kwun is a complex composed of multiple buildings, including the Hong Kong Police Headquarters and the Central Police Station, the former Victoria Prison and the former Central Magistracy. It can be said to be a combination of Western-style government offices and prisons. After a ten-year revitalization project, the Tai Kwun reopened to the public in 2018. The current Tai Kwun, in addition to being a legal monument of Hong Kong, is also a contemporary art center.
香港給人很魔幻的感覺,甚至有人以「魔都」來形容香港,這種魔幻的感覺,源自中西文化融合和新舊交替,令香港產生了一種與別不同的魅力。作為節目的第一集,今次會和大家逛逛中環的半山自動扶手電梯,由山腳走到半山,再由半下走回山腳,讓大家看看中西文化交融的特色。
香港は人々に非常に不思議な感覚を与えます。香港を「魔都」と呼ぶ人もいます。この不思議な感覚は、中国と西洋の文化の統合と新旧の交代に由来し、香港に異なるものを与えています。一種の魅力。 ショーの最初のエピソードとして、今回は中環至半山のエスカレーターを歩き、山のふもとから山の真ん中まで歩いて、山のふもとから山のふもとに戻ります。山、中国と西洋の文化の統合の特徴を誰もが見ることができます。
Hong Kong gives people a very magical feeling. Some people even describe Hong Kong as the “Fantastic City". This magical feeling is derived from 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and the alternation of the old and the new, which gives Hong Kong a different kind of charm. As the first episode of the show, I will walk around the Mid-Levels escalator in Central this time. Let everyone se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髒神
香港人,卡通造型 John Dog 原創者,網上漫画「塵世海」編劇、信報連載漫画(2011 – 2012)「狗夢連篇」創作人、網台主持丶香港插圖師協會專業會長(2014 – 2016)。在2015香港動漫電玩節主辦的原創動漫人型設計比賽中,榮獲亞軍,對藝術創作有着濃厚興趣。
八十年代在出版集團工作,在此創作出多個書刊封面和繪畫插圖。之後在廣告公司任職創作總監多年。想藉廣告創作來磨練自己的腦筋及提升(creative service management) 的能力,現在主要從事插圖丶藝術創作及廣告創意統籌等工作。
現在最關注的是身邊的人和事,覺得這才是創作的根源。常常思考結合不同風格繪畫的創作可能。髒神更希望可創作多一些關於世界和環境的主題,並能成為探索未來視藝的新路向。
雞口
寧為雞口莫為牛後,做人一心想要威,經常知少少就想扮代表,奈何未夠料,結果一開口就原形畢露,立威不成反弄得一面灰。幸好尚算有心學習,仍然有得救。
雞口
寧為雞口莫為牛後,做人一心想要威,經常知少少就想扮代表,奈何未夠料,結果一開口就原形畢露,立威不成反弄得一面灰。幸好尚算有心學習,仍然有得救。
阿豪
童年因為生得細粒又唔靚仔而自卑多年,
髒神
香港人,卡通造型 John Dog 原創者,網上漫画「塵世海」編劇、信報連載漫画(2011 – 2012)「狗夢連篇」創作人、網台主持丶香港插圖師協會專業會長(2014 – 2016)。在2015香港動漫電玩節主辦的原創動漫人型設計比賽中,榮獲亞軍,對藝術創作有着濃厚興趣。
八十年代在出版集團工作,在此創作出多個書刊封面和繪畫插圖。之後在廣告公司任職創作總監多年。想藉廣告創作來磨練自己的腦筋及提升(creative service management) 的能力,現在主要從事插圖丶藝術創作及廣告創意統籌等工作。
現在最關注的是身邊的人和事,覺得這才是創作的根源。常常思考結合不同風格繪畫的創作可能。髒神更希望可創作多一些關於世界和環境的主題,並能成為探索未來視藝的新路向。
阿豪
童年因為生得細粒又唔靚仔而自卑多年,
同是點與線,不過就是用圖像去表達電影的樂趣,透過畫面直接衝擊你的大腦,令你感受到電影的氛圍及其動人之處。
影評將破開原稿紙的格子,盡情發揮點與線的獨特魅力。
髒神
香港人,卡通造型 John Dog 原創者,網上漫画「塵世海」編劇、信報連載漫画(2011 – 2012)「狗夢連篇」創作人、網台主持丶香港插圖師協會專業會長(2014 – 2016)。在2015香港動漫電玩節主辦的原創動漫人型設計比賽中,榮獲亞軍,對藝術創作有着濃厚興趣。
八十年代在出版集團工作,在此創作出多個書刊封面和繪畫插圖。之後在廣告公司任職創作總監多年。想藉廣告創作來磨練自己的腦筋及提升(creative service management) 的能力,現在主要從事插圖丶藝術創作及廣告創意統籌等工作。
現在最關注的是身邊的人和事,覺得這才是創作的根源。常常思考結合不同風格繪畫的創作可能。髒神更希望可創作多一些關於世界和環境的主題,並能成為探索未來視藝的新路向。
大明
香港人,1987年開始從事插圖與廣告設計工作。 網上漫畫「塵世海」漫畫作者、 信報連載漫畫「狗夢連篇」(2011–2012)漫畫作者、 網台節目「創意無咁易」主持。
常提自己:我只是「普通人」,「普通人」不是電影、電視裡的主角,不會有幸運眷顧,凡事都只能靠自己。
你可在這兒重溫Action昔日的各個節目,聽下主持人們如何厚著臉皮、說出對時下社會文化現象的的不滿,更乘機道出他們理想的社會面貌是怎樣。這可能令你聽得拍案叫絕,又可能是破口大罵。當然,我們不保證聽完是不會浪費你的時間的。
此處集合了Action內所有節目的主持們,關於各人的介紹,請參看每個專欄內的各個主持簡介。
髒神
香港人,卡通造型 John Dog 原創者,網上漫画「塵世海」編劇、信報連載漫画(2011 – 2012)「狗夢連篇」創作人、網台主持丶香港插圖師協會專業會長(2014 – 2016)。在2015香港動漫電玩節主辦的原創動漫人型設計比賽中,榮獲亞軍,對藝術創作有着濃厚興趣。
八十年代在出版集團工作,在此創作出多個書刊封面和繪畫插圖。之後在廣告公司任職創作總監多年。想藉廣告創作來磨練自己的腦筋及提升(creative service management) 的能力,現在主要從事插圖丶藝術創作及廣告創意統籌等工作。
現在最關注的是身邊的人和事,覺得這才是創作的根源。常常思考結合不同風格繪畫的創作可能。髒神更希望可創作多一些關於世界和環境的主題,並能成為探索未來視藝的新路向。
奇利
用奇異的眼光去看事物,招來奇人奇事,搞到自己幾乎瘋人瘋語,是因是果難下定論。傳媒出身,得閒畫下畫,畫出快樂。最近,種下,種出香草,每天早上吃點香草,親親大自然。未來日子如像迷宮,時刻忙於尋找出路,也樂於八八卦卦,希望與四周的人分享更多奇趣。
Dayco,八十後廣東人,平時鐘意畫畫、做家務、逛街市,典型住家男,因一直質疑自己冇文化,所以不斷結識有文化的朋友,還開節目,力求傳播文化!
哈哈哈小姐,正職是Dayco的夫人,副職是Fashion Designer,主要負責扮靚和養貓。
人生中經歷過好幾次滑鐵盧,一個沒什麼文化素養的人,命運卻像跟他開玩笑般令他走上搞文化工作的路。在2009年便嘗試搞網絡雜誌,編採寫一腳踢,結果在毫無經驗的情況下,捱了8個月雜誌便玩完。同年間,又在沒有籌備展覽經驗的情形下,走到廣州租了個廠房學人搞畫展,邀請中港兩地的創作人參與。結果在缺乏周詳規劃下,展覽就寂寂地完結,沒有引起太大的迴響。及到2010年,就嘗試搞網台,講生活藝術,苦苦做了一年半,又是關門大吉收場。之後的一段時間,就在社會中渾渾噩噩過日子。直到2013年,再度踏上搞網台的路,直到現在。
在過去幾年的經歷中,認識了中港兩地不少愛好文化的朋友,大家都抱著一個共同的信念,就是只有提升社會整體的文化素養,生活才會變得更美好。本著「行動勝過說話」,就以Action為名,成立新的網台。
過往看雜誌時,也會留意到編者話一欄,看看人家有什麼分享。不過很多時看到的,卻是說編者話難寫,原因不外乎趕稿沒時間,生活平淡沒什麼特別……等等。初時想這只是懶得寫的借口吧。到本欄開張時,卻發覺真的不容易,在每日都差不多的生活中,怎會有那麼多值得分享的事情及話題呢?後來求教於一位人生經驗比較豐富的朋友,他的一席話猶如當頭棒喝,他說學懂享受生命的每一刻,開放自己的心靈,接受新事物,不要不斷重覆自己,生活就很有趣。只要抱著這種態度生活,話題還是可以有很多。
最難寫是編者話,難的不是沒有題材,而是開放心靈,面對自己。
無明,來自佛學的詞彙,它是常常蒙蔽我們的東西。世事本有很多面,絕非非黑即白。這個道理很多人都知。不過時下的香港,卻日漸淪為非此即彼的世界。一個原為世上資訊最自由的地方,因為人們的固步自封,自我鉗制而令思想變得單一單向。兩位主持人嘗試打破人們思考的牢籠,就當下的社會問題及現象,提供多一個思考的路徑,他們間或是互相揶揄,針鋒相對。又可以是各持己見,互相碰撞,總之是火花四濺,激情滿載,令聽眾聽得過癮之餘,又刺激大家開啟大腦,思考不同的議題。
廣州是中國最早對外開放的城市,如果說香港是中西文化混合而成的產物,廣州則是引進西方文化的先頭部隊。只是歷史的發展,令她走上與香港不一樣的路。居在這個城市的年輕人,既受傳統文化影響,又因為地近香港,深受香港文化的薰陶,故令他們產生了與香港人相似又帶點相異的價值觀。夫妻檔主持Dayco及哈哈哈小姐,因工作關係,令他們結識到不同創作界別的朋友,新一代的創作人,有著冒險精神,他們不甘於平凡,勇於建立自己的工作室,架設屬於自己的平台與天地,這種帶個人特色的工作室,正在今天的廣州遍地開花。
「聰衝沖,文化搶攻」,將深入到各有特色的工作室,有做珠寶的、有做茶室的…與各位嘉賓沖壺靚茶、閒聊吹水,談笑間,將透視到一眾嘉賓們的思想及價值觀,讓我們了解到新一代的廣州人,其思維與香港人有何異同。
搞創作,是否有創意就大哂?答案是絕不,從事了廣告創作多年的主持人髒神現身說法,憑他在廣告創作界打滾多年的經驗,一針見血地指出實踐一個成功的創作,首在執行,漠視執行,再天馬行空的創意,也猶如天馬般永遠在天上,淪為空談。主持人從自身的工作經驗出發,結合日常生活中的時事、瑣事、八掛事、無聊事……講解執行對實踐創作的重要性,「創意無咁易」就是治療盲信創意,無視執行者的靈丹妙藥。
節目原名<<文化叮族>>,由夫妻檔主持Dayco及哈哈哈小姐聯手出擊,通過與不同界別朋友的聊天,介紹了廣州在中國高速發展下,其文化生活的變化。主持人之一的Dayco,又別名聰頭,節目由他牽頭,一集一集地解開香港人對廣州誤解,讓聽眾了解到廣州文化生活的改變,故節目改名為<<文化叮族聰擊波>>。
原名<<友畫友聲>>,由曾為香港插畫師協會會長的Sindy,夥同其好拍檔Steve主持的節目。他倆從事插畫創作多年,在圈中認識了不少朋友。借做節目的機會,既令聽眾了解到插畫師的生活,更乘機吹水聚舊。節目內充滿笑聲,當然更有好畫。
香港劇壇資源並不充裕,政府的資助,主要落到幾大有名的劇團中。加上近年愈來愈多人加入,僧多粥少下,不少劇壇中人,都要扭盡六壬,甚至身兼多職,才能艱苦經營下去。主持人艾文正是其中一人,他在圈中打滾多年,看到不少人因現實而離開,不過仍然有人咬實牙關堅持,為的就是一啖氣,要向外間證明自己留在劇壇的決定是正確的。
用奇異的眼光去看事物,招來奇人奇事,搞到自己幾乎瘋人瘋語,是因是果難下定論。傳媒出身,得閒畫下畫,畫出快樂。最近,種下,種出香草,每天早上吃點香草,親親大自然。未來日子如像迷宮,時刻忙於尋找出路,也樂於八八卦卦,希望與四周的人分享更多奇趣。
兩人從事插畫創作多年,他們現正努力經營其工作室Part-of Gallery,工作室將不定時為插畫師們舉辦畫展,為支持香港的插畫發展盡一分力。
艾文(EDMOND)
編劇及導演,師承編劇大師杜國威先生。曾編劇作品約20餘齣。08年創辦了「不小心創作社」,兼為劇團社長及駐團編劇,致力推廣本土原創戲劇、推動劇場教育及關心社群。
髒神,香港人,卡通造型 John Dog 原創者,網上漫画「塵世海」編劇、信報連載漫画(2011 – 2012)「狗夢連篇」創作人、網台主持丶香港插圖師協會專業會長(2014 – 2016)。在2015香港動漫電玩節主辦的原創動漫人型設計比賽中,榮獲亞軍,對藝術創作有着濃厚興趣。
八十年代在出版集團工作,在此創作出多個書刊封面和繪畫插圖。之後在廣告公司任職創作總監多年。想藉廣告創作來磨練自己的腦筋及提升(creative service management) 的能力,現在主要從事插圖丶藝術創作及廣告創意統籌等工作。
現在最關注的是身邊的人和事,覺得這才是創作的根源。常常思考結合不同風格繪畫的創作可能。髒神更希望可創作多一些關於世界和環境的主題,並能成為探索未來視藝的新路向。
如果你想要找些為電影打分的資訊,<<電影無咁易>>就絕對不是你杯茶。這是一個講電影但不是影評的節目。主持人髒神的人生走向,不只一次因為受到電影的影響而改變。他相信世上與他有類似經驗的大不乏人。故就構思了<<電影無咁易>>,講下電影如何影響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