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Adeline

點只13點 李惠珍

嘉賓﹕李惠珍

左起﹕Sindy, Adeline, 李惠珍, Angel
左起﹕Sindy, Adeline, 李惠珍, Angel

一雙少女巧手,創造一個非凡傳奇。一本少女漫畫,由1966年創刊,至今仍流行於市面,跨越近半個世紀,締造了一代女漫畫創作人,更成為香港六、七十年代流行文化的象徵——李惠珍。

今天的13点李惠珍,已是兩名女兒的母親,仍然充滿著明亮的眼神,談話間流露著一份跳脫、認真但隨和的個性。在那個不甚富裕、香港經濟剛起飛的年代,她憑著天賦的才華,結合漫畫、時事和時裝設計打造出「13点」獨有的漫畫類型和風格,故事除了以趣味的手法解決社會問題外,13点的百變服飾更成為當時年輕人在時裝潮流和摩登形象方面的仿效對象。

友聲李惠珍

 

為了要騰出時間去玩,13点一星期便要完成一幅彩色封面及300格黑白畫稿。因為厭倦重覆,反而令13点滿腦子創意。21世紀的13点依然貪玩、求變,由畫筆到電腦,到採用針線及布料拼貼成數尺的作品,盡顯她貪玩的一面。

 

專訪李香蘭

嘉賓﹕李香蘭

左起﹕Adeline, 李香蘭, Sindy
左起﹕Adeline, 李香蘭, Sindy

一本書,一倨關於村子的故事,李香蘭,一位有趣的小姑娘。有趣不只是她的畫風,更是好奇她對鄉間的愛。

記得第一次手執她的畫冊<<上下禾輋>>時,就被她搞怪的畫風吸引,更過癮是讀到介紹她家人一欄時,看到她爸姓梁,已經奇怪,怎麼跟她爸不同姓呢,難道……(不要揣測了,詳情請留意訪問開段李香蘭自我介紹)。

友聲李香蘭

 

 

作為新一代香港女孩,樂居於田野間,無懼蚊蟲加身,已是一絕。更重要是從她作品間,流露今天香港可能已忘記或消失的鄰里之情,猶記得筆者小時候,經常到其他鄰居串門子,要糖吃,或與其他鄰家小朋友結伴遊樂,鄰居間亦樂於敝開大門,來個家居生活大放送。今天的香港,更多是重門深鎖。包括我自己亦然,關上的是大門,還是我們的心呢?

 

 

Adeline 的童夢世界

嘉賓﹕Adeline

左起﹕Adeline, Sindy, Even
左起﹕Adeline, Sindy, Even

 

人成長了,難得一份童真,跟Adeline對話,除了感覺到一份獨立和自信,在說起故事來她活像一個大孩子,對兒童繪本那份投入和追求,就像預知她將成為一位出色的繪本畫家。

Snoopy、牛仔、摩西漫畫、爸爸由康城拍回來的無上裝沙灘照、與姐姐在媽媽買的拍字簿上畫畫畫、玩著自制的玩具… 組成了Adeline高佩聰的快樂童年,在父親的自由不規管下更建立了日後的一份自信。

友聲 Adeline

 

於理工大學選讀環境設計,但為了往”麥嘜”見第一份工,創作了一個虛假的portfolio。Interview時Alice說的話,依然猶記於心。最終在黃巴士雜誌的插畫舞台上真正演出,更爆發了對創作繪本的澎湃慾望。

最初以為freelancer可以畫自己喜歡的東西,但很多時卻要跟隨編輯的意思,第一本繪本奈何成了postcard。在迷失及尋找答案的過程中,她修讀了一個兒童文學碩士課程,了解到圖象運用與語言的關係,更清楚知道自己最喜歡的繪本類型和創作模式。

與台灣出版社合作的第一本兒童繪本<捕魚歌>,她如何構思文字以外的畫面?如何採用水彩與電腦拼合出獨特的風格?現在創作繪本會先從文字開始還是從圖畫開始?影響她最深及日後的創作方向又是那些繪本?

到上海參加「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論壇及巡迴展,發覺每件事都得來不易,一本繪本除了畫家、作者,還需要有編輯、出版社、閱讀推廣人的參與,合作上更需要互相尊重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