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初,一個悶熱的夏天,我走進了一家叫鳳凰錄影廳的放映室;當年,在國內基本的港臺資訊,都是從這種在沿海二三線城市的放映室傳播出去的。而我對於香港的印象,就是在這一束束光怪陸奇的投射光線中形成的。
當時最流行的,一種是警匪片,而另一種是僵屍類型的恐怖片,因為國內沒有這方面的一些影視作品,大家總是對這些神秘而新穎的錄影求知若渴。
這天放映的這部叫鬼掹腳,竟然是警匪片和恐怖片早期少有的綜合體,既有警匪片的情節,又有恐怖片裡的恐怖傳說,最重要它說的不是平時多見的僵屍,而是水鬼。回想起來,看時那麼大的震撼,其中一個原因是題材很生活化,像在兒時大家都有遊野泳,去河邊玩的遭遇,大人也會說一些關於水鬼傳說的故事來告誡小孩,以免小孩子偷偷跑出去而生意外。
言歸正傳,這是“表哥”張堅庭為數不多作為主演的恐怖片,既然他是主角,自然本片就是喜劇的格調,一個年青懵懂的人加入西灣警局,立志做一番大事業,結果在差館碰到囂張上司陳友,年齡有代溝的老差骨午馬和大他半級的漂亮女警高麗虹,整個宇宙最矛盾的組合由此誕生,大家各自各己見,見面就是鬥一番的笑料,故事中的張堅庭是大家的出氣包,基本上接了所有人拋過來的梗。
故事中的西灣,民國時就因為有人觸犯村規而被浸豬籠,從此怨氣集結,鬧鬼不斷。不信邪的警司陳友被水鬼侵襲,變成更厲害的怪物,幾個小警員與水鬼上司大鬥一番,過程中由西灣差館追打到東灣差館,最後要一眾人合力才能制服水鬼。
影片中總流露出靠海人家的一些生活文化,同樣有很多經典的臺詞:如午馬恃老賣老說:“食鹽多過你食米,行橋多過你行路。”而陳友則回應:“系,你食肺炎,食塞米,行斷橋,行錯路。”對窒的臺詞令人開心不已,片段中也有讓我噩夢連連的情節:當高麗虹和因為爭風喝醋的女老師打架,一腳踢到老師頭上,老師的頭被踢到地上,而鬼上身的女老師把頭撿起來,扭扭屁股,示意再打過;另一個情節是午馬用朱砂子彈打到鬼身上,她大聲淒叫並迅速地溶解,這些從未見過的恐怖鏡頭給小時候的我製造了蠻多的心理影響。電影裡面說到靠西瓜尋找海內失蹤屍體的典故:如果在海中找不到失蹤人口,就往海中扔進一個西瓜,一般瓜類都是會浮在海面的,而西瓜諧音粵語為屍瓜,屍瓜屍瓜,即是搵屍的瓜,在它沉沒的地方就可以找回失蹤的屍體。海報的創作靈感就是來源於此。
這麼多年過去了,而這部電影我應該也看了N次,能讓我反復觀看的原因之一就是不斷地懷舊,不斷地重溫當年越怕越想看的心情。那種從恐懼中也能收穫到新鮮感的開心,如今已一去不復再,作為兒時的難忘時光之一,僅以此文作為記錄。
鱷魚 創作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