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餐廳,其中一個最能代表香港的事物,今時今日的茶餐廳,由粥飯麵飯,以至燒味麵包多士蛋撻奶茶咖啡鴛鴦檸茶….等等,近乎乜都有。然而本來的茶餐廳,又係咪真係想食乜,就有乜呢?
今日的香港,隨便走入一間茶餐廳,打開餐牌一睇,閒閒地都有十幾二十頁,甚至更多頁數都有,在餐牌內,可以搵到中式的粥粉麵飯,西式的扒餐多士奶茶咖啡,以至印度咖哩,日本拉麵。先不理味道是否正宗,能夠在一間食肆內,炮製出帶有不同地方特色的食品,單係這一點,已經不得不畀一個 like 。
只不過以前的茶餐廳,內容絕對及不上今般「豐富」,只提供一般水吧類的食品,例如湯通粉或意粉,多士,飲品只有奶茶咖啡鴛鴦檸茶。隨著歲月的變遷,茶餐廳逐漸與其他食肆融合,食品種類愈來愈多樣化,連帶營業時間也愈來愈長,因此在三更半夜的香港,仍然可以見到茶廳營業。
茶餐廳的變化,其實也一種香港精神的反映,做事充滿彈性,隨著環境改變,不斷吸納各種元素,經過融匯消化,誕生出有香港特色的產品,茶餐廳內的食品,看似有唔同口味,但其實一言以敝之,就是「港味」,一種只會在香港茶餐廳內先食到的味道,是全世界獨有,不能複製。
歡迎各位與主持們一齊跳入時間蟲洞,聽下講茶餐廳的變化。
Part 1
Part 2
相關話題
豉油西餐和碗仔翅 香港特有的折衷主義